来源:中国基金报

 

股市、债市均有不错表现,带动今年新基金发行市场的全面回暖。尽管距离年底还有2个月左右,但截至目前,今年新发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前年同期;而新发基金的募集规模高达9177.97亿份,已超过了2018、2017年全年的水平。业内人士认为,百亿爆款基金助力、债基发行火爆和权益基金发行回暖等,均是今年新发有好的表现的原因。

 

今年新发基金规模达9178亿

超出去年前年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以来共有793只新基金成立,跟2018年、2017年同期相比已创出新高;同时,今年新基金的合计发行总份额达到9177.97亿份,已经超过了2018年全年的8964.45亿份、2017年全年的7064.65亿份,跟2016年全年的9634.04亿份相差无几;当然跟2015年市场火爆时14877.29亿份的发行份额还有较大差距。由于距离年底尚有2个月左右时间,市场预计今年新基金的发行数量和份额将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具体来看,债券型基金仍然是今年新发基金市场的主力,共有366只新产品发行,占总数量的46.15%,发行份额达到5169.52亿份,占总发行份额的56.33%;其次是混合型基金,共有254只新产品发行,合计份额为2150.93亿份,占总发行份额的23.44%;还有股票型基金,今年新发的有152只,发行份额为1728.65亿份;此外,今年有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成立,合计募资75.44亿份;还有15只QDII基金新发,发行份额为53.46亿份。

 

百亿级爆款基金频出

多因素助力基金发行火爆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新基金的发行数量和规模能够有创出近年来新高,主要有几大原因:一是一些百亿级“爆款”基金的出现,吸金能力十分强大;二是债券型基金发行火爆,成为货币、理财的替代品种;其中不乏一些机构定制产品;三是被动指数型基金成为亮点,ETF受市场追捧;四是权益市场反弹,带动权益基金发行回暖。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市场中诞生了多只百亿“爆款”基金,以债券型基金为主,比如5月成立的民生加银中债1-3年农发债,首募规模高达224亿元,创出今年新发基金最大募集规模;还有10月成立的国泰惠信三年定开、中融睿享86个月定期开放,首募规模分别为142亿元、141.02亿元,11月成立的银华稳晟39个月定开的首募规模为103.50亿元。另外,11月5日成立的汇添富稳健增长混合,其首募规模为130.87亿元,是今年募集规模最大的混合型基金。

今年股票二级市场行情反弹强劲,使得不少权益基金取得较好投资业绩,有些甚至收益翻倍,由此带动权益基金市场发行的回暖。数据显示,年内成立的股票型基金为152只,发行规模达1728.65亿份,远超过2018年全年的136只和1363.47亿份;同时,睿远成长价值、兴全合泰混合等基金,今年成为权益基金中的“爆款”产品,一天的募集规模分别高达700亿、500亿左右,由于按比例配售,最终发行规模分别为58.75亿元、59.40亿元。

还有,以ETF为代表的被动指数型基金越来越受到投资者青睐,今年募集规模较大的ETF产品包括9月成立的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嘉实中证央企创新驱动ETF,首募规模分别为167.35亿元、132.50亿元,均达到百亿级别;还有富国中证军工龙头ETF、工银沪深300ETF、平安粤港澳大湾区ETF等募集规模均超过60亿元。

另外,时隔一年多时间,货币基金再发行,今年新发的6只浮动净值型货币基金中,部分也有较好的募集规模,比如中银瑞福浮动净值

来源:Wind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11月5日,央行公告称,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Wind数据显示,今日无逆回购到期,有4035亿元MLF到期。

资金面方面,11月4日资金面宽松,主要回购利率多数下跌,隔夜品种跌逾20bp。Shibor短期品种明显下行,隔夜品种下行22.6bp报2.075%,7天期下行8.7bp报2.529%,14天期下行9.6bp报2.532%,1月期下行0.5bp报2.77%。

中信固收明明点评央行下调MLF利率称,第一是实体经济压力比较大,第二猪肉通胀并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货币政策主要关心核心通胀;第三最近债券市场利率上行幅度比较明显,包括一些企业取消发行,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所以央行在这个时候适时调降利率,有助于平稳债券市场运行,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第四调降MLF利率有助于本月LPR利率继续下降,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第五今年以来全球央行宽松力度比较大,而且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央行货币政策空间比较充足。未来货币政策的空间已经打开,央行可能会采取量价配合的政策,将降息之后可能在年底或者年初进一步推出降准政策,进一步增加流动性的供给,总体稳定经济。

国君固收覃汉点评MLF降息称,MLF利率下调超市场预期。一是在于事件发生的背景是高通胀阶段(CPI连续数月超过3%),高通胀期间降息,历史罕见;二是在于此次MLF利率下调是上一轮加息周期结束以来的首次政策利率下调操作,进一步实锤了国内降息周期开启。央行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降息?猜测有如下四点原因:一、缓解猪通胀的担忧。二、降低发生滞涨的风险。三、继续压低社会融资成本。四、修复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

对于市场有何影响?覃汉称,总的来说,MLF利率下调缓解猪通胀担忧,稳定市场信心,但因为中期利空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因此债市还没有到趋势性做多的时候。对于少数交易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以顺势而为短线参与,但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建议继续耐心等待更为确定的上车时点出现。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点评MLF利率调降称,下调政策利率符合市场预期,有助于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按照LPR新机制,下调MLF利率应该在随后的LPR报价中同步、等量反映,预计11月20日1年期LPR利率为4.15%。随着LPR新机制日益成熟和完善,企业实际融资成本会有明显的下降。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点评央行调降MLF利率称,当前央行货币政策是稳增长与控通胀的艰难抉择,稳增长为首要目标是稳健略宽松的货币政策,降息源于降成本供给侧改革要求,降MLF利率是为了引导LPR下行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实质,通胀限制降息幅度,未来货币政策重心仍在扩信用,四季度市场利率难以趋势性下行,明年一季度上行概率较大。

李奇霖评央行下调MLF利率:可更快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从中期的角度来看,债市所面临的政策风险(基本面可能触底企稳)依然存在,高通胀环境下,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否真正转向也有待进一步观察,因此建议投资者仍需谨慎。

华创固收点评称,MLF“降息”操作落地,“降成本”主线再次确认;从本次政策利率的调降操作可以推断,货币政策“降成本”主线仍将延续,通胀预期上行压力背景下,货币政策“量”的投放或将相对稳健,防止“大水漫灌”,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尚未明显受限。

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范围下调至1.50%-1.75%,为年内第三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美联储同时还暗示放松政策的举措可能接近停顿。美联储重申经济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强劲,经济增长温和,消费一直强劲增长,但商业投资和出口“依然疲软”。美联储重申购买国库券的计划,指出通胀低于2%,预期基本持平;美联储还将贴现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美联储在政策声明中删除了政策制定者将“采取适当行动”以维持经济扩张的措辞。

来源:央视

 

重磅!易会满接受央视专访,详表深改方向 年内推动4项开放举措

从去年进博会宣布设立科创板以来,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受理160多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那么,科创板运行情况如何?

今年9月,证监会制定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12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这些改革任务涵盖资本市场各个领域和环节,为什么改?到底怎么改?

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前夕,央视财经频道记者专访了证监会主席易会满。

 

易会满:科创板运行符合预期 基本平稳

01

央视财经记者 张馨月:从去年进博会宣布设立科创板,到今年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已经快要满一年的时间了,您觉得这一年里面,设立科创板的整个初衷实现了吗?下一步如何推进呢?

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我们觉得不是简单地在资本市场增加一个板,而是通过这个板完成两大使命。

第一大使命是如何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经济创新;第二大使命是利用科创板作为试验田,来推动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改革,发挥好试验田的作用。

从落地情况来看,市场的各方反应是好的,整个市场的运行是比较平稳的。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也得到了市场的检验。

02

央视财经记者 张馨月:从今年的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到现在已经运行3个多月了,这3个多月里,科创板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总体我个人的判断,是符合预期、基本平稳。这八个字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价值,比较好得到了体现,第一批25家上市,包括后面上市的,整个股价上升,比发行价上升一倍以上,这也是市场给这些公司的定价,和价值的再发现;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市场投资者还是比较踊跃;

第三个方面,上市以后整个股价的变化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在一百天的交易里面,股票有上有下,我觉得都非常正常。有些公司有一定的回归跟分化,这也是博弈的结果;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市场的秩序总体是不错的。在一百天的时间里面,没有发现重大的违法违规。

截至10月底,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受理168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其中已上市40家。从受理企业

情况看,2018年研发投入占比平均为11%,研发人员占比平均为31%,均高于现有其他板块。

 

首批25只股票较发行价上涨约90%,投资者已达440多万,日均成交金额140亿元。

从三季报看,已上市科创板公司合计实现营收691.88亿元,同比增长13.6%,净利润86.02亿元,同比增长41%,远高于其他板块。

易会满表示,目前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透明度提升,运转有序,下一步要发挥科创板试验田的作用,在创业板率先推广。

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这个透明度,表现为已上市公司、申请上市企业的高度透明,现在是开门搞注册,一切尊重市场规律。试点注册制,要推行要推广,我想先推到创业板。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 到底怎么改?

03

央视财经记者 张馨月:今年9月,证监会制定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12个方面重点改革任务,包括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短板、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等。这些改革任务涵盖资本市场各个领域和环节,那么为什么改?到底怎么改?

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这次改革,我觉得是一个根本性,是一个基础性,也是一个方向性。这一次改革考虑治标跟治本。我们要真正地尊重市场规律,坚持法治化的方向,坚持资本市场人民性的特点,来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到最后怎么检验成果?第一,是不是真正地改善稳定市场的预期。第二是不是真正给市场带来信心,对资本市场有信心。改革肯定有不少的困难、不少的挑战,但是我们会通过顶层设计,保持该有的定力。

04

央视财经记者 张馨月:您也说到了,在改革过程中会遇到些困难。您刚刚说的顶层设计是什么?我们怎么能够确保改革方案推进?

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实际上,资本市场的改革确实有自己的特殊性,第一个特殊性表现在资本市场,利益相关方非常多,尤其有近1亿6000万个的中小客户,跟市场关联都特别高;第二,资本市场是一个晴雨表,各个方面的变化都会在资本市场得到综合的反映。所以说,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外部环境有别于其它任何一项的综合改革。这是最大的不确定性。

但是,我们干任何工作,不能够只讲不确定性,关键是如何从不确定里面来找准确定性。在顶层设计,我们有一个大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之下,要有先后的程序,要有过细的时间表,还寻找合适的窗口。更关键的是,我们这些举措对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能够起到作用。

 

易会满:外资参与度大幅提升

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中,证监会提出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抓紧落实已公布的对外开放举措。目前,在公布的九项对外开放举措中,证监会已经推动五项落地实施,预计到今年年底,其他相关双向开放举措将陆续推进。

05

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我们通过QFII的开放,通过深港通沪港通,这两年整个市场容量,应该说外资容量增加得非常快。一方面说明了外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第二方面也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种肯定,外资参与度在大幅度提升。

今年以来,沪伦通、中日ETF互通产品顺利落地。A股纳入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等国际知名指数,境外投资者持股比重不断提高。外资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总额约1.8万亿元人民币,占境内流通市值接近4%。

下一步,证监会将修订QFII、RQFII制度规则,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尽早全面推开H股全流通改革,研究扩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研究制定交易所熊猫债管理办法,更加便利境外机构发债融资。

06

央视财经记者 张馨月:很多投资者会给我们反映说害怕开放多了以后风险怎么管控?

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证监会提九个字,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如果看不清,我们不能放,管不住也不能放。任何时候都要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时刻有风险,时刻也有机遇。作为监管部门,就是风险和机遇要平衡好。

 

易会满: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要坚持五原则

近期,证监会推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十二项措施,易会满表示,相关改革的推进要坚持五项原则。

07

证监会主席 易会满:第一要真正的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是坚持法治化的方向,进一步提升法治的供给的力量,让违法者真正付出代价,来保持好整个市场的生态;

第三还是通过增量改革来带动存量改革,最后来达到全市场的改革;

第四,坚持资本市场人民性的特点,来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五,在改革过程当中树立底线

来源:新华网 陈静

 

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宣布将在近期发行欧元主权债,并委任中国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为联席主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时隔15年,在全球经济金融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部分西方国家主权信用状况恶化、大部分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的背景下,财政部重启发行无评级欧元债,表明中国政府对自身主权信用充满信心,也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金融实力。

 

近来,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相继发表全球主权债务报告称,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快速上升的政府债务正侵蚀着其主权信用。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8年,经合组织国家未偿还政府债务总额翻了一番,债务占GDP的比率从49.5%上升到72.6%,债务增速超过实际经济增长。多数国际机构对中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主权信用展望维持稳定,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和主权信用更是高度认可,财政部在香港和澳门分别发行的美元债和人民币债券获国际市场追捧,总认购规模均超过发行额的3倍。

 

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为主权信用提供了保障。一是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但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前三季,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庞大的国内市场持续释放需求拉动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创新力度加大,高质量发展积极因素增多,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二是保持了较低的政府负债率。为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政府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的同时,也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政府负债率持续保持在低位运行。2018年中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7%,低于欧盟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财政赤字率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至2.6%。三是货币政策保持定力。面对经济运行压力和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潮,中国货币政策保持了定力,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而是根据国内实际情况精准发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利率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近期改革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LPR),通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国金融实力的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也不断提振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信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债市,规模达到13万亿美元。随着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不断加速,通过引入境外发债主体、境外投资主体和推出实现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的债券通等方式提升国际化水平。近几个月,中国国债被先后被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和摩根大通旗舰指数,据海外媒体估测,预计五年内将为债市带来约12000亿美元海外增量资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发行无评级欧元计价债券,有利于推动中国与欧洲的经济金融合作,为中国企业的欧元融资提供重要定价参考。同时,也为国际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投资和避险工具。这些都将点燃国际投资者的认购热情,叠加财政部委任的联席主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信用卓著、经验丰富、实力雄厚,本次欧元主权债发行必将获得圆满成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新一轮外资新政即将发布。

10月29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将于近期印发。

这是近三年来国务院印发的专门针对外资的第四个文件。《意见》从深化对外开放、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20条稳外资政策措施。要求继续压减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取消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等。

 

继续压减负面清单

商务部研究院外国投资研究所副主任郝红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当前中国“稳外资”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挑战,新一轮外资新政是“稳外资”的重要抓手。部分低端资本正加速流向越南等低成本国家,而高端资本也正向发达国家回流。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外资在研发、技术、资本、人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受文介绍,《意见》从深化对外开放、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加大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力度等4个方面,提出了20条稳外资政策措施。

《意见》在深化对外开放方面提出,继续压减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取消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等。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优化汽车外资政策,着力营造公平经营环境。

郝红梅表示,中国近年来外资负面清单不断“瘦身”,目前限制措施已减至40条,不过负面清单之外,不少行业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部门规定,存在“大门开了小门未开”或是“玻璃门”的情况,新政要求全面清理负面清单外限制措施有利于切实扩大外资准入。

在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方面,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提升自贸试验区建设水平,提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放平台引资质量,在中西部地区优先增设综合保税区。

郝红梅介绍,新一轮吸引外资更重视产业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推动中西部承接外资产业转移。长期以来,中西部由于缺少对外开放的平台,在利用外资的占比中一直在低位徘徊,而综合保税区是一个重要的平台。

“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西部在区位优势上整体不足的一种补偿,应适当保持中西部地区的政策优势,形成与东部地区的政策落差。”郝红梅说。

在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方面,降低跨境资金使用成本,提高外籍人员来华工作便利度,优化外资项目用地审批程序。

在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方面,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建立健全投诉受理机构,强化监管政策执行规范性,提高规范性文件制定透明度,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重要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支持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标准化工作,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

“《意见》很快就会印发,下一步最关键的工作就是落实。”王受文表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抓紧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措施,争取尽快释放改革开放红利,从而为各国投资者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为外商投资企业创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经营环境。

这是2017年以来,中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发布的第四份国务院文件。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不到三年时间中由国务院层面连续印发四份文件,足见中国对于利用外资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外资企业以中国企业数量不到3%的数量提供了1/10的城镇就业,贡献了1/5的税收收入,1/4的工业总产值,近1/2的进出口。同时,扩大对外资开放是中国新一轮开放与改革的自身需要。”何曼青说。

 

详尽回应外资诉求

王受文指出,此前发布的外资新政对于改善中国吸引外资的环境、增强外资到中国来投资的信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为“六稳”之一的“稳外资”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年1-9月份,中国利用外资已经达到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利用外资的质量也持续提升。

王受文表示,相比前三份文件,即将发布的第四份国务院文件更加全面深入,制定过程中,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向500多家外资企业发放调查问卷,广泛听取外资企业和跨国公司的意见。还专门组织力量研究了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投资报告,对他们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王受文介绍,这一文件详尽回应了外资企业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意见》要求有关部门优化监管方式、科学合理设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监管执法检查频次,降低企业的合规成本。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设立投资服务平台、政策咨询窗口,深入企业了解政策的实施难点,全方位回应企业诉求。

他表示,新的《意见》对前面出台文件的落实做了更细化的规定,比如外国投资者高度关注的技术转让问题,新政明确要求,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通过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强制等来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转让技术。

何曼青表示,新的政策一大亮点就是全面而详尽地回应外资企业的诉求。目前中国在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营商环境的硬性指标上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外资企业在体制机制等软性条件上确实存在一些不满,通过外资新政,中国摆出了愿意倾听外资企业呼声并解决其关切的积极姿态。实际上,去年底中国已提出要推动由商品和要素等流动性开放向规则等制度性开放转变。

王受文表示,外资新政将以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为着力点,出台一系列措施。比如,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反映,有些地区和部门制定行政性规范性文件时,出台到实施的时间比较短,对此《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出台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时,应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布到实施之间的时间。

意见还要求提高标准制定工作的透明度,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鼓励外资企业参与医疗器械、食品药品、信息化产品等标准制定工作。

他指出,中国的营商环境也正在朝着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方面发生着切实的改变。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中,中国营商环境在全世界的排名提升了15位,由46位提升到31位。

郝红梅表示,这一排名目前主要以北京、上海为样本,对这一成绩不应满足于此,中国需要不断在全国层面改善营商环境。

何曼青则表示,改善营商环境已在中央和地方形成共识性重视,北京、上海等地都将此作为“一把手”工程,对照世行的营商环境指标逐一改善,并在服务业开放等领域推出了空前的措施。近日,国务院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北京、上海等地改善营商环境的有效措施正在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不仅是回应外资的关切,更是中国彰显以开放倒逼改革、主动与国际接轨的决心的举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当前的世界中有一个问题非常关键、非常重要,那就是全球化进程何去何从?”在10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下称中改院)、中国银行、中国日报社主办的第85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波黑塞族共和国前总理姆拉登·伊万尼奇用这个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开始了他的演讲,这也是会议上多国政要、专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作为近年来扰动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话题,“全球化”该如何进行令人关注。尤其是不少国家基于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去全球化”上大做文章,已让全球贸易、全球经济饱受其害。

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内的机构近期纷纷下调了对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其中,IMF将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3%,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

包括中改院院长迟福林在内的专家认为,中国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将会为目前疲弱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心剂。迟福林指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形成改革发展新布局,不仅对自身中长期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将给世界经济增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重大利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则提出,在多边进程受阻的情况下,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面对新的形势,东亚需要重新凝聚共识,大力推动东亚经济区建设。

而在伊万尼奇看来,未来的世界还将面临更多的冲突、摩擦,中国则会在支持多边主义、多边机构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逆全球化难阻全球化大势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的逆全球化只是浪潮里的一朵浪花,全球化仍然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全球化的趋势来看,我认为全球化不可能逆转,全球生产链的形成,生产者的自我调节,消费者追求更好商品的愿望,都是全球化继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外交部原副部长何亚非在论坛上表示。

张蕴岭则认为,全球化出现新的趋势,不是退全球化,而是全球化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链结构发生变化所引起的国际分工的重构。

张蕴岭分析称,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的全球化,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生了转折,一方面是全球贸易结构发生的严重不平衡、产业链转移和扩大所导致的贸易不平衡板块进一步发生调整,另一方面则是随着发达国家产业投资的外移,发展中国家崛起,发达国家内部的发展矛盾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像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对内与对外政策的调整,相关产业链随着政策变化出现调整,以及新技术的发展改变原有产业链的分工形式等因素让全球化进程面临的调整加剧,张蕴岭表示,谈论全球化究竟“是进是退”意义不大,需要深入研究的是在全球化拐点时期,新的要求、新的内容和应该采取的新的政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进一步指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在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内部却出现利益分配关系的严重失衡,普通的蓝领劳动者获益不多,不仅收入相对水平下降,有些绝对水平也出现下降。

在原本面对国家总体收益很大但利益分配格局失衡的状况,正确的办法只能是调整国内政策,包括收入再分配政策、就业再培训政策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政策等等。但事实是,张军扩称,这些国家在经济霸权和竞选需要之下,采用了似乎更简单、更方便和更能鼓动人心的做法,迁怒于他国的政策,迁怒于经济的全球化,并不断挑起贸易争端,抡起保护主义的大棒。

但全球化仍然会是发展的趋势。张军扩表示,从根本上来说,经济全球化符合规律,符合潮流,符合人类进步的方向,虽会遭受曲折,但大势是不可逆转的。

“另外,从整个世界格局来看,虽然反全球化问题突出,但倡导自由贸易、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也不断积累和壮大。所有这些,都使我们对经济全球化的长期前景保持乐观。”张军扩说。

 

中国对外开放让世界受益

在伊万尼奇看来,当前世界多边主义受到挑战,是现有全球规则、制度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实际进程的结果。而经济全球化与多边主义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参与,需要权利平等,需要遵守共同的规则。

现实却是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联合国在内的多边主义组织的存在受到威胁,伊万尼奇称,小国对于多边主义感兴趣,但是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够,大国则要承担起这样一个责任。

伊万尼奇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支持全球多边主义、多边机构的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欧论坛发起人高大伟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当前这个变化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多边主义,全世界需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强化WTO等多边组织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如何共同建设与21世纪相匹配、适用于现有的数字技术的多边体制。

“在这样一个复杂变化时代,旧体制正在过时,世界需要形成新体制,需要适应时代变化尽快完善现行制度,需要多边主义。”高大伟说。

“一千名读者就有一千名哈姆雷特。”高大伟认为,在当今这个多极、多概念的世界中,不同的国家、经济体对于一个名词的理解存在差异,那么如何在现有的全球格局下,对多边主义进行诠释是亟待解决的,经济体之间的互相理解、文明之间的对话绝对重要。

瑞士汉学家万登道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随着中国人不断走出国门,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远高于西方国家的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需要更加地明确,让中国所希望传递出来的信息能够更好地传递出去,这对于中国对外合作也能够起到明显效果。

欧亚研究中心高级顾问法内尔曾是欧盟企业总司对外贸易和工业谈判的专家,他则指出,合作需要寻找到最有效率的方式。在法内尔看来,双边主义、地区协议都不是最有效率的合作方式,多边主义才是,能够让最多的人受益。

“中国和欧盟需要确保二者的合作朝多边主义发展,中欧双方需要加强协作。”法内尔还指出,当前的世界需要开放,在资本、思想、人员等多个维度能够自由流动,减少对外部投资的限制、让外国公司能够参与到政府采购当中、开放经济以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等措施都能够让中国和合作的国家实现双赢。

迟福林认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脱离经济全球化而独自发展,脱离经济全球化的“本国优先”,往往南辕北辙,并增大全球经济风险。作为新型开放大国的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迟福林称,中国应以开放创新的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以开放创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优势,以开放创新释放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的巨大内需潜力,在加快建立适应扩大进口的制度与政策体系,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的同时,加大服务标准的引进力度,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何亚非也在演讲中提出,面对充满风险和动荡的世界经济变局,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而且开放的广度、深度都将进一步令世人嘱目和期待。

伊万尼奇则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带来好处,为全世界带来益处。此外,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重要举措,不仅能使中国国内经济更加平衡,减少经济风险,而且对沿线国家和地区也非常重要。

来源:WIND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本周将有加拿大、美国及日本三个国家央行公布利率决议。华尔街预期美股已对降息有所“免疫”,而美元、黄金或受鲍威尔讲话影响。

 

加拿大央行或将按兵不动

10月30日,加拿大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及货币政策报告,市场预计加拿大央行此次或按兵不动。加元自10月以来一路上行,截至发稿10月28日加元对美元上涨0.08%至1.307。

 

加拿大2年期和10年期债券收益率今年以来多次出现倒挂,进入10月2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纷纷走强,二者利差逐步缩小,倒挂现象呈现缓和趋势。

 

10月22日,加拿大央行公布三季度调查显示,商业气氛略有改善。该行称,加拿大公司预计来年的销售增长将温和上升,能源生产地区以外的投资和雇佣计划“很健康”。CIBC Capital Markets的艾弗里申菲尔德(Avery Shenfeld)表示:“中央银行使用‘健康’这个词来描述能源省份以外的招聘和资本支出意图,这表明它目前还不打算降息。”

加拿大央行自2018年10月以来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理由是国内经济数据强劲。此外,加拿大总理特鲁多领导的自由党在联邦选举中获胜,加大了财政刺激预期,市场对未来加拿大经济情况及通胀保持乐观。

特鲁多计划在下一财政年度将斥字翻一番至274加元(210美元),此外自由党也将推进一项150亿加元(115亿美元)针对气候变化的投资。BMO Capital Markets首席经济学家Doug Porter表示,“(政府)支出增加和赤字扩大可能暂时提振明年经济增长,同时也可能令加拿大央行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

 

美联储预期降息,美股或走出独立行情

10月31日凌晨,美联储将公布利率决议及政策声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随后将召开新闻发布会。截至10月27日,市场预期美联储将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达到93%,预计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的可能性达到7%。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联储发布利率决议后,标普500在随后几周内都下跌了2%至7%。尤其是在5月1日(维持利率不变)和7月31日(降息25个基点)的利率决议后,标普500的跌幅均超过6%。与这两次利率决议相似,此次会议也在财报季中期举行。

不过,也有一些迹象表明,此次美联储政策或许不会对市场产生剧烈影响。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政策预期并未提高,但美股依然上涨,且市场并未过分依赖防御型“债券替代股”。事实上,最近几周金融、工业、材料、小型股票及半导体等个股成为上涨的“领头羊”,这表明市场正在观察工业活动的主要指标是否回升,并押注扩张势头。

此外,近期全球债市利率上升也表明,市场预期央行通过宽松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的举动已接近逻辑终点。KKR全球宏观策略师亨利麦克维(Henry McVey)表示“我们现在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临界点,较低的利率已不再对估值有利,这代表了投资者心理的重要转变。”

而对于美元来说,疲软的经济数据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未来下行压力越来越大。花旗在报告中指出,美国国内经济数据继续令人失望,如果有迹象显示消费者继续勒紧裤腰带,美元可能会在更广泛的衰退担忧中下跌。“由于美联储10月预计再次降息,而且不能排除进一步降息的可能,美元或继续表现不佳。”

 

美联储降息预期也推动黄金今年一路上涨,但分析师表示,鲍威尔的措辞或影响黄金走势。目前市场普遍预期鲍威尔将在利率决议公布后发表鸽派讲话,但Kitco高级技术分析师Jim Wyckoff认为,美联储可能在短期内将暂停降息,以评估今年可能进行的三次降息的影响。由于市场可能对鲍威尔缺乏鸽派立场感到失望,金价将承压。美联储降息预期已经被市场有所消化,任何鹰派暗示都有可能拉低金价。

 

 

2年期美债收益率较8月及10月初接近1.5%的低点有了明显反弹,分析师预期短期债券将在美联储政策下受益。预防经济衰退,以及提高债券收益率曲线的动机,都让美联储有动力延长降息周期至市场预期水平以上,这样将使得短期高收益率债券更具备吸引力,未来这些债券将以价格升值的形式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日本央行或保持利率不变

10月31日,日本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由于英国脱欧等风险因素有所缓和,市场预期日本央行10月将按兵不动,以节省弹药应对下一次经济衰退。

10月15日以来,美元兑日元走势有所调整。市场预期如果风险因素进一步升温推动日元贬值,日本央行将随时准备采取行动。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内部对降息产生分歧。反对者认为进一步宽松货币政策可能会给日本银行带来更多利润压力,需对此保持警惕;但支持者表示,采取行动事先规避风险是有好处的。

如果日本央行执行宽松政策,最有可能的选择是将短期利率进一步深化至负数区间。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称,如果日本央行放宽利率,加深负利率将是关键选择之一。此外,如果美联储会议上释放未来降息步伐的相关信号,也可能动摇市场并影响日本央行的政策决定。

来源:第一财经

 

全球经济放缓压力持续加大。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各主要经济体制造业持续低迷,由制造业萎缩引发的利空效应正逐步波及各国经济的其他部门,也提升了外界对央行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

 

美国经济放缓信号频频出现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报51.5,环比上升0.4,好于市场预期。但稍早前公布的耐用品订单数据的疲软则反映出制造业依然身陷困境,美国9月耐用品订单月率环比下滑1.1%,为近三个月首次回落。近12个月订单总数累计下降5.4%,创2016年以来最差表现。衡量商业投资情绪的核心订单连续第二个月走弱,此前保持强势的汽车和零部件业务有所萎缩。

近期美国经济放缓信号频频出现,除了制造业以外,占GDP总量近70%的消费也出现了动摇迹象。美国9月零售销售月率回落0.3%,为近七个月来首次下滑,机构已经将三季度美国消费者支出增长预期从3.0%下调至2.5%,最新的数据强化了消费者或无法永远独自支撑经济的隐患。

IHS Markit首席经济学家威廉姆森(Chris Williamson)表示,尽管商业活动自近期低点有所上升,但调查数据显示美国第四季度初的GDP年化增速略低于1.5%,新订单增长近乎停止并维持在十年来最低水平,表明接下来几个月中经济增速将倾向于维持在趋势之下的水平。

特朗普24日在社交媒体上再次向美联储施压,称如果美联储不降低利率,甚至在理想情况下不采取刺激措施,那就是失职,“看看我们的竞争对手,美联储加息加得太快,降息却降得太慢了!”。

安本标准投资经济学家麦凯恩(James MaCann)此前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美联储近两次降息相比,通胀、贸易和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并没有出现明显改善,这些不利因素正在转化为企业利润前景减弱、投资意愿下降以及就业增长放缓的早期信号。随着美国经济加速放缓的迹象逐步清晰,目前留给美联储的政策选择已经不多。

渣打银行预计美联储将在10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认为经济增长放慢的迹象及温和的通胀展望已说服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10月份减息的必要性,此外企业边际利润收缩以及消费开支增速放缓也在传递信号。

 

欧洲经济或接近停滞

欧元区制造业连续第九个月陷入萎缩区间。数据显示,欧元区10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报45.7,处于2013年以来低位。服务业PMI初值51.8,不及市场预期的51.9,综合PMI初值50.2,略超过荣枯分界线,这也意味着经济扩张面临停滞的威胁。

分项数据显示,制造业低迷持续影响服务业,10月份欧元区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增幅为近5年来最小幅度。有迹象表明,由于产能过剩及未来不确定性的加剧,企业正在削减开支,对于前景的乐观情绪降至6年多来最低水平。

欧洲火车头德国形势不容乐观,其10月制造业PMI初值41.9,服务业PMI初值51.2,综合PMI初值48.6,均不及市场预期。其中服务业活动增速放缓至2016年9月以来最低水平,就业则出现了六年来首次下降。

IHS Markit经济学家史密斯(Phil Smith)表示,最新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德国第四季度制造业恢复的希望,欧元区最大经济体的经济活动正在进一步放缓,潜在需求持续疲软。德国央行上周发布的月度报告指出,三季度德国经济很可能将再度萎缩,出口导向型产业的低迷已开始影响其他经济领域,但预计经济不会出现全面衰退。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欧央行在9月议息会议上推出了“降息+QE”的政策组合拳。24日,欧央行行长德拉吉在任内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依然为进一步宽松留下了空间。他表示,未来需要在更长时间内持高度宽松的立场,如有必要欧洲央行将准备好调整所有政策工具,目前经济前景仍面临下行风险。随着前IMF总裁拉加德于11月1日走马上任,摆在她面前重振欧洲经济的任务依然艰巨。

 

日本韩国同陷泥沼

受到贸易形势恶化等因素影响,日本10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为48.5,创自2016年6月以来的最差表现,也是连续第六个月低于荣枯线。其中,制造业新订单总量出现自2012年12月以来最快的速度萎缩,未交货订单指标亦出现下滑。

疲软的制造业数据加重了日本政府和央行的压力,同时贸易下滑和日本国内销售税上调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正在加剧。本周公布的海关数据显示,日本9月进出口规模再度双双回落,其中出口连续第10个月同比下滑,外界对下周日本央行会议加大刺激力度的呼声越来越高。据外媒报道,日本央行正考虑在最新季度展望报告中下调今年的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但消息人士指出,本月降息的可能性较小,官员可能会讨论调整前瞻指引的利弊并重申准备好进一步宽松的立场。

韩国制造业也在经历阵痛中,韩国9月Markit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48(10月数据将于11月初公布),连续第五个月处于萎缩区间。由于国内经济疲软,制造业产出持续低迷,就业岗位增幅创16个月来的新低,此外韩元疲软推升进口材料价格上涨,投入成本不断增加也打压了市场信心。

出口下滑也在重创韩国经济,海关数据显示,10月份前20天,韩国的出口同比减少了19.5%,进口额同比减少20.1%,本月出口很可能会出现“11连跌”。韩国央行2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0.4%,同比增长2%,低于市场预期。韩国央行经济统计部认为,目前无法确认全年GDP增长率达到2%的可能性,但从当前形势看,受韩日贸易摩擦、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等影响,不确定性正在增加。上周韩国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利率重回历史最低水平,并暗示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

本周多国央行计划公布利率决议,目前已经有包括土耳其、乌克兰、智利等央行宣布降息,瑞典、挪威、欧央行则按兵不动。今天俄罗斯央行将召开议息会议,近期能源价格的波动很可能让其连续第四次降息。随着下周美联储议息会议的临近,可能会有更多经济体加入到降息的行列。

来源:Wind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10月2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脱欧时间表遭到了国会议员的拒绝,10月31日前完成脱欧无望,英镑兑美元汇率应声下跌。脱欧协议能否得以实施,未来还面临议会和欧盟表决的两大“变数”。

 

脱欧陷入停滞

隔夜,英国议会进行了两场投票,约翰逊的脱欧协议以329:299的票数通过,正式进入立法程序;但另一方面,三天通过脱欧协议的时间表以308:322的票数被拒,这也意味着约翰逊月底顺利实施脱欧的计划落空。

英镑兑美元应声回落,10月22日收跌0.68%。约翰逊表示,他现在将暂停立法,直到他与欧盟领导人进行讨论。欧盟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在投票后表示,在约翰逊决定搁置英国脱欧协议后,他建议欧盟其他27个成员国批准推迟脱欧日期。

在投票之前,英国立法者就表达了他们的疲倦,称三天时间不足以理解长达100页的脱欧法案。保守党则努力争取时间表通过,因为他们试图兑现承诺在10月31日前退欧的承诺,并且担心更长的审查期限将导致对该法案进行重大修改。

时间表被拒,也意味着英国几乎肯定不能在10月31日离开英国,欧盟将提供延期以防止无协议退欧的发生。约翰逊对此感到失望,但同时表示无论如何都将通过该协议离开欧盟。

约翰逊在10月22日表示,如果脱欧时间表未能通过,他可以取消整个立法,进而要求英国大选。不过,分析人士指出,约翰逊也有可能对延迟10天持开放态度,让国会议员有更充足的时间审查脱欧协议。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脱欧协议已经获得了议会下议院的通过,下一步是看上议院能否批准该协议,正式成为英国法律。但如果议院对该协议进行重大修改,约翰逊政府也有可能撤回该协议。

议员们原本计划在10月22日和23日就该协议进行辩论,但现在把重心放在讨论女王演讲内容。另一方面,即便约翰逊此前表示议会未通过时间表就要重新举行大选,但根据英国法律规定,即便本周决定选举,最早也要在11月28日举行。且约翰逊无法自己强行进行大选,需要议会的支持。

此外,脱欧协议还须获得本周召开的欧洲议会批准。但欧盟官员表示,欧盟立法者将需要时间来审查这项非常复杂的协议。法国和27国的其他成员在最近几周明确表示,英国的政治格局需要发生变化(例如大选或公投),才能延长脱欧协议。

英国欧洲变化局局长,英国脱欧专家安南德梅农(Anand Menon)表示,欧盟可以批准将脱欧期限延长至2020年1月31日,并告诉伦敦,如果准备就绪,它可以提早离开,这一解决方案被称为“充满灵活性”。 但如果英国举行大选或新的公投,脱欧期限可延迟至更长时间。

 

市场逐渐“脱敏”

英镑隔夜下跌后,周三持稳,因为英国退欧悬而未决,英国议会仍在如何、何时甚至是否促使英国脱离欧盟方面存在分歧。不过,由于人们仍对避免无协议退欧的预期不断增长,尽管不清楚该过程如何进展,但该货币仍在过去两周中保持着大幅上涨。

对无协议退欧的担忧缓解也支撑了欧元,欧元兑美元报自9月30日以来一路反弹,截至发稿价格落在1.1277。新加坡银行分析师认为,英国顺利完成脱欧可减少欧洲面临的风险,对欧元有利,但该事件只是欧元面临的风险因素的一块拼图,欧元持续反弹需要欧元区成员国可靠的财政刺激以及增长前景。

另一方面,黄金表现较为平淡,伦敦金现10月22日盘中一度盘中拉升,但随后回吐涨幅,截至收盘价格涨0.22%至1487.7美元/盎司。无协议脱欧预期消散,避险情绪降温,金价对脱欧进展也逐渐“脱敏”。

10月以来,在对英国不会出现硬脱欧的乐观情绪推动下,英国富时250指数截至10月22日上涨1.26%。摩根士丹利表示,英国股市处于估值低位,使其再次成为可投资标的,如果脱欧不确定性降低,全球投资者或重燃对英国股市的兴趣,重新评估其投资价值。

来源:新华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秋季年会17日在华盛顿开幕,为世界经济把脉会诊是年会重要议程。在世界经济增长前景深陷不确定性“迷雾”之际,中国经济以其显著“定力”,继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在15日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IMF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下调至3%和3.4%;与7月预测值相比,分别下调0.2和0.1个百分点。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也将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

 

IMF认为,由于贸易壁垒上升、贸易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宏观经济压力增大,以及发达经济体存在结构性问题,世界经济正在同步放缓。虽然多数人士认为世界经济暂不会衰退,但不确定性已成为困扰增长的最大隐患。

 

在最新报告中,IMF预计发达经济体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均放缓至1.7%,其中美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分别为2.4%和2.1%;IMF还将今明两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下调至3.9%和4.6%。

 

中国经济保持“定力”

 

IMF预计,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增长6.1%,继续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减贫成就等也获得各方赞扬。

 

IMF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已多次证明其拥有一系列经济政策工具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中国已采取财政和货币政策帮助缓冲贸易紧张局势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IMF财政事务部副主任保罗·莫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实施的财政政策有效支持经济增长、减缓贸易紧张局势影响,有助于重新平衡经济。他预计,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相当强劲的增长,助力全球经济健康增长。

 

此外,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对中国减贫成就表示赞赏。他表示,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市场化改革实现了“巨大发展”,让数亿人成功摆脱贫困。

 

驱散“迷雾”呼声强烈

 

2018年以来,贸易争端、英国“脱欧”等不确定性“迷雾”笼罩世界经济。据IMF测算,到2020年全球经济或将因贸易争端损失约7000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0.8%左右。

 

化解贸易争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成为本次年会的最大呼声。马尔帕斯表示,对世界经济来说,更清晰的中美经贸前景和英国“脱欧”前景将对经济增长有益。

 

IMF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表示,为维护世界经济增长,首先要消除贸易损害,找到有助于建立更强大贸易体系的持久方案,恢复贸易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她表示,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成果让她备受鼓舞,为双方走向“贸易和平”提供了机会。

 

IMF首席经济学家吉塔·戈皮纳特也敦促政策制定者达成持久协议消除贸易壁垒,控制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并减少政策不确定性,以提振信心并重振投资、制造业和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