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连三次降息后,美联储对货币政策宽松终于按下了“暂停键”。

11月21日,美联储公布10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在10月降息25个基点后,多数美联储委员认为当前美国利息被调整至适中状态,已对经济温和增长、就业市场保持强劲、通胀接近2%对称目标的经济前景提供支撑。因此除非美国经济前景出现实质性放缓迹象,美联储不会改变当前利率稳定政策。

与此同时,美联储几乎所有委员都否决了“负利率”,原因是他们认为负利率不是提振美国经济的有效工具。

这与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再呼吁美联储执行负利率形成鲜明的反差。

“事实上,美联储内部之所以对负利率如此反感,一方面是鉴于负利率对欧洲日本等国家经济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冲击,包括银行信贷业务利润大幅缩水引发惜贷现象日益严重,导致货币宽松政策效应无法有效传递到实体经济;另一方面美联储内部一直认为避免经济衰退不能仅仅依赖货币宽松政策,还需要积极财政政策配合。”BK Asset Management宏观经济分析师Boris Schlossberg向记者分析说。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承认,当前美国居高不下的债务规模正对积极财政政策落实构成巨大制约。他指出,今年年底美国联邦债务水平将达到其GDP的78%,创下过去70多年以来最高值。但随着美国预算赤字不断增长,到2049年美国联邦债务水平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44%,严重的负债将抑制财政政策制定者在经济衰退时支持经济活动的意愿,而且其落实财政政策的能力也将受到限制。这也是此次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内部开始谈论利用资产负债表工具设置长期国债利率上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当前华尔街金融机构更担心的是,美联储又抛弃了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针对美国经济状况到底发生哪些实质性放缓迹象才会引发降息,美联储选择了含糊其辞。

“如今我们担心美股又会进入新一轮动荡期,因为7月底美联储扣动降息扳机同时也曾抛弃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令金融机构无法判断当时美联储降息是一次性,还是持续性,引发了美股美债剧烈波动。”WallachBeth Capital交易部门主管Mohit Bajaj向记者指出,因此他们这两天正买入股指期货加大针对美股持仓的套期保值与风险对冲。在他看来,在美国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消失阶段,资产的安全性远远高于收益性。

集体否决负利率

“此次美联储会议纪要的最大看点,就是美联储官员集体否决了负利率。”Boris Schlossberg向记者直言。这也是美联储针对特朗普负利率主张所做出的最直接回应。

在他看来,美联储内部之所以对否决负利率达成高度共识,主要是基于四大因素:

一是负利率导致欧洲日本银行机构信贷业务利润大幅走低,引发当地银行纷纷惜贷,无助于实体经济发展与刺激经济增长,反而令欧洲、日本央行只能不断加码负利率与QE政策,靠大水灌溉与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拉动”经济增长,但这种做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正显得越来越弱。

二是负利率将导致海外资本对美国发债融资“说不”,令美国无法通过借新还旧维系日益庞大的政府债务规模,进而引发债务违约风险升高与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三是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好于欧洲日本等负利率国家,因此不少美联储官员认为美国根本没必要引入负利率。

四是美联储官员认为避免经济衰退不能只靠货币政策不断宽松,还需要财政政策配合。

“通过分析美联储会议纪要措辞,我们还发现美联储不但在当前经济增长阶段不会使用负利率,即便将来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周期,他们也不会轻易使用负利率,这无异于彻底对特朗普负利率主张说不。”Boris Schlossberg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项“替代性方案”,美联储内部开始谈论利用资产负债表工具设置长期国债利率上限。

事实上,这种做法早已被日本央行采用。早在2016年9月,日本央行采取了QQE政策,一面通过继续购买日本国债对国债收益率曲线进行控制,确保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限至0;一面承诺扩大货币投放,直至CPI超越2%的目标。

Academy Securities策略分析师Peter Tchir坦言,美联储效仿日本央行用资产负债表工具设置长期国债利率上限,同样能实现双重目标——在不落实负利率政策的情况下,通过适度的货币宽松满足美国政府对“降息”的诉求。

不过,这种做法似乎在美联储内部同样遭遇阻力。美联储10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部分联储官员不赞同通过持续购买国债控制长期国债收益率,原因是此举不但会“干涉”财政部对国家债务管理,还会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快速膨胀,影响未来货币政策宽松操作空间。

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为何再度缺失

在对负利率的担心大幅缓解同时,华尔街不少金融机构也意识到,随着美联储再度放弃了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他们对未来货币政策变化动向与资产估值再度失去了“方向”。

具体而言,美联储表示“除非美国经济前景出现实质性放缓迹象,不会改变当前利率稳定政策”,但美国经济状况出现放缓迹象到底表现在哪些方面,美联储却含糊其辞,令金融机构难以根据美联储所关注的重点经济数据变化,提前判断美国下一轮降息步伐何时来临。

在Peter Tchir看来,这背后,是美联储内部对未来美国经济走势存在着不小的分歧。比如在通胀方面,部分美联储官员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将低于2%,但也有部分官员相信关税提高与能源价格回升将令明年美国通胀率重返2%上方。

在就业方面,尽管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当前失业率将延续至2022年,但近期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美国就业率未必乐观。比如美国10月工业产出月率为-0.8%,较预期-0.4%低了不少,显示美国制造业经济恶化程度超过预期。此外美国农业部发布报告称截至今年9月的过去12个月内,农产破产案例达到580件,同比增长24%,显示美国农业经济同样面临较大增长压力。

“在分歧不小的情况下,美联储只能对此选择含糊其辞,等待未来经济数据出炉,再根据这些经济数据变化趋势释放更清晰的货币政策走向信号。”Peter Tchir认为。但这也引发华尔街大型金融机构对未来美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分歧迅速扩大。比如瑞士信贷与高盛都认为美联储此前三次降息正给美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能,因此美股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在2020年保持上涨;摩根士丹利、花旗与瑞银则认为贸易局势不明朗、上市公司盈利前景下滑、企业新项目投资开支压缩等因素将令美国经济趋于减弱,令明年美股剧烈动荡几率上升。

瑞银(UBS)股票策略师弗朗索瓦·特拉汉(Francois Trahan)直言,过去数周以来,随着标准普尔500指数飙升至创纪录水平,做空新一轮波动率(VIX)的押注正在增加,显示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显得过于乐观。

“因此我们决定反向投资,通过买入沽空美股的股指期货对冲持仓风险。”Mohit  Bajaj向记者直言。7月底美联储扣动降息扳机同时抛弃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令8月美股美债剧烈波动,如今美联储再度如法炮制,令基金内部担心历史又将“重演”,干脆早早做好风险防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20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外发布。

 

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093.2万个,增长100.7%。

我国从事二三产法人单位数量,五年实现翻番。从业人员数量并没有这么高的增幅,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3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2721.3万人,增长7.6%,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4446.7万人。

二三产吸纳就业数量有所增长,更明显的趋势是就业人口往三产转移。具体而言,2018年末,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7255.8万人,减少2005.0万人,下降10.4%;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

“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在大幅度上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这反映出两方面问题。毛盛勇指出,第一,从制造业看,制造业规模效益在扩大,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提升,包括技术在不断提升,导致制造业的用工规模总体是下降的。第二,第三产业点多面广,企业数量大量增加,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第三产业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强。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0471.3万人,占27.3%;建筑业5809.1万人,占15.2%;批发和零售业4008.5万人,占10.5%。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表示,全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接近9亿,全部就业人口是7亿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二、三产业单位的从业人员3.8亿左右,还有3亿多就业人员,一部分是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一部分是农村的就业人员。

数据显示,2018年末,个体经营户6295.9万个,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4931.2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6900.9万人。

区别于法人单位,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的行业分布有很大不同。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6443.2万人,占43.2%;住宿和餐饮业2235.3万人,占15.0%;制造业1637.4万人,占11.0%。

近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就业人口规模稳定在7.7亿左右。二三产法人就业人口达3.8亿人,从事二三产个体经营户人员接近1.5亿人,二三产总体吸纳就业人口约5.3亿人。

数据来源:Wind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最新出炉的LPR报价迎来全面下调。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4.15%,5年期以上LPR为4.80%,均较10月下降5个基点,其中,5年期LPR在8月20日亮相后首次迎来下调。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点评11月LPR报价称,符合市场预期,下调幅度与11月5日央行下调1年期MLF利率5个bp一致,从而明确了央行货币政策价格工具的传导机制,表明央行政策利率变动对LPR变动将产生更直接有效的影响。5年期以上LPR下调5个bp有助于降低刚需购房群体房贷成本,在当前稳增长前提下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发展。

温彬称,当前,央行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11月5日和11月18日先后下调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继续引导市场利率和LPR利率下行,这对当前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下一阶段,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和必要,预计央行将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价格工具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推动贷款实际利率下行。

中信固收点评称,降息助力LPR报价下行,预计在资金成本和压降风险溢价压降的过程中,年内LPR仍然有小幅下行的空间。在降成本的长期目标下,货币政策逐步宽松仍然持续,当央行货币政策在节奏和力度上产生了预期差而发生震荡调整时,逢高进入总是占优策略,在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高于3.2%时仍然可以择机逢高买入。

11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18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调至2.50%,上次为2.55%。

11月19日,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会议分析认为,宏观经济金融平稳运行仍面临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局部性社会信用收缩压力依然存在。金融部门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加强结构调整,进一步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用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发挥好银行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增强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坚持推进结构调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要发挥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推动金融机构转变贷款定价惯性思维,真正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要继续推进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11月16日,中国央行发布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发挥货币信贷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当前中国仍实施常态货币政策,法定准备金率是使用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下一步将继续做好LPR报价和运用工作,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合理定价,进一步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并抓紧研究出台存量贷款利率基准转换方案。

11月15日,央行公告称,当日是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的第二次调整,释放长期资金约400亿元。同时,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报3.25%。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11月15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11月5日,央行公告称,开展MLF操作4000亿元,与当日到期量基本持平,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为3.25%,较上期下降5个基点。

中国证券报报道,11月18日,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出现四年多以来首次下调,与本月初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相呼应。

分析人士认为,公开市场操作“降息”接踵而至,突出稳增长在当前宏观调控中的重要地位,重塑市场预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配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融资成本降低。在稳增长、降成本见到明显成效之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调应不会一步到位,更可能呈碎步缓降态势。

稳增长优先性突出

央行11月18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当日开展180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为7天,中标利率为2.5%,较此前下调5个基点。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央行在本月初下调MLF操作利率以来,开展的又一项超出一些市场人士预期的货币政策操作。数据显示,此前1年期MLF利率下调是2016年6月以来首次,此次7天期央行逆回购利率下调则是2015年10月以来首次。

经验表明,MLF利率与央行逆回购利率,通常维持相对固定的利差,联动性较强。此前,对此次央行逆回购利率是否会随着MLF利率下调而调整,市场人士曾有不同看法。

MLF和逆回购是当前央行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的两大主力工具,期限一长一短,被视为央行政策利率体系关键指标。从MLF到逆回购,公开市场操作“降息”接踵而至,央行频频出手,重塑市场对货币政策的预期。

在不少研究人士看来,公开市场操作“降息”接踵而至,明确了稳增长在当前多个货币政策调控目标中的优先顺序。

三季度以来,部分消费品价格上涨,货币市场亦呈利率中枢上移、波动加大态势。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近期下调是对政策紧缩观点的有力反驳。

民生银行首席宏观研究员温彬表示,央行下调逆回购利率是加强逆周期调节具体体现。华泰证券张继强团队认为,物价上涨只是阶段性扰动因素,稳增长仍是货币政策调控重点,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下降有助于稳定政策预期。

LPR改革效果显现

在提出坚决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近日发布的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强化逆周期调节,促进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研究人士认为,与此前的LPR改革一样,公开市场操作“降息”的根本目的也是为降低融资成本。

LPR改革效果正在显现。不过,当前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下行缓慢,报价行持续下调LPR报价动力不足。10月20日,LPR没有继续下行就反映了这一问题。前述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9月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96%,比6月上升0.02个百分点。

为持续推动LPR下行、促进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央行通过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给金融机构“减负”就合情合理。中金公司固收研报指出,货币政策传导是否顺畅,关键不在资产端,而在负债端。通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降,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贷款和债券等资产端利率才有可能进一步下降,从而实现对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引导。中泰证券点评报告指出,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关键在于降低短期市场利率,这正是下调央行逆回购操作利率用意所在。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表示,央行逆回购利率下降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信贷市场利率下行。

在MLF利率、央行逆回购利率相继下调后,本月LPR重拾下行变得几无悬念。温彬预计,本月1年期LPR将下调5个基点至4.15%。一些机构认为,5年期LPR会否下行将是一大看点。

碎步缓降料延续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促使有关部门加强逆周期调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正体现了这一点。人民币内外利差扩大、汇率逐渐走稳,也为央行适度下调政策利率创造条件。

在改革后,LPR逐渐成为新增贷款定价基准。LPR与MLF利率挂钩,后者的变动对LPR、进而对信贷市场利率有重要影响。面对MLF利率、央行逆回购利率相继下调,一些研究人士认为,降息周期可能已经开始。

温彬认为,前次MLF利率下调代表降息周期已开启。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团队指出,从历史情况看,央行逆回购利率下调通常不会一次就结束,新的一轮降息周期可能已开始。张继强表示,MLF利率存在继续小步下行空间,以引导LPR继续走低。不过,相关政策操作仍需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应维持“常态货币政策”。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在降成本稳增长真正出效果之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能还会有若干次调降,但调降幅度可能会相对有限。

分析人士认为,为使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LPR仍可能碎步下行,通过调整节奏和幅度,实现多种目标平衡。

 

来源:Wind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看好中国投资机会的国外机构越来越多,这次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该集团在一份名为《China: An Investment Opportunity Too Big To Ignore》的报告里详细剖析了中国未来的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体量增长

自1978年实行首次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25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约为9.5%;世界银行对此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最快的持续扩张的。

 

但资本市场发展不同步,外资机会少

长期以来,国际资本对中国国内的投资影响停留在,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投资机会也会同步。比如MSCI公司在2010年就表示,“年度经济增长,并不总是能转化为国内股市增长来源。”

中国A股市场由3500多家公司组成,总市值接近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不可忽视的股票市场之一。中国债券市场总市值大约为13.6万亿,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尽管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股票和债券市场,但外国投资者目前仅持有中国证券总额的3%。

 

随着在岸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场的开放,海外投资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中国国内行业,特别是专注于国内经济的行业。

 

中国未来机会巨大,而更加开放的中国近在眼前

到2020年,中国将通过取消对外资对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限制,经济开放进入下一阶段,这将使中国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开放。贝莱德表示,在岸投资的过程更简单,这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机会,一个再也不能忽视的机会。

 

消费需求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而非贸易,这使得该行业成为投资者关注。中国13亿消费者的庞大消费基础是一个强大的增长引擎,2017年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3.2万亿美元增至4.7万亿美元。

 

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Jim O’neill在2019年2月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与中国消费者有关。

 

贝莱德在今年2月梳理了中国近期的改革措施,认为这些改革旨在纠正经济增长不协调造成的失衡,涉及经济的许多领域。它们影响到政府以及企业、金融和家庭部门。

由于目前正在进行22项改革,预计长期影响将对增长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巨大,同时已经在向世界其他地区开放市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指数纳入A股后,将导致大量新投资者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据高盛称,人民币计价的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纳入到国际指数,可能吸引1200亿至1500亿美元的新投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中国机会

中国已经从一个出口驱动的农业大国国家,转变为一个制造业和科技超级大国,中国国内的中产阶级和消费驱动是新商机的来源。中国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种竞争性的机遇,弄清楚中国未来转型方向很有必要。

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中国科技领域的资金一直在显著增加,目前已占到FDI总量的近三分之一。Robeco中国股票首席信息官Victoria Mio称,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政府正通过减税和专项研发资金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在报告的最后,贝莱德总结称,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它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然而,中国不断变化的经济正为潜在的投资组合增长创造新的机遇,如果国际投资者将中国排除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之外,如果它们在未来一年继续这样做,那么这些投资者会错过这个巨大市场的爆炸性发展。

 

来源:Wind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看好中国投资机会的国外机构越来越多,这次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该集团在一份名为《China: An Investment Opportunity Too Big To Ignore》的报告里详细剖析了中国未来的投资机会。

 

中国经济体量增长

自1978年实行首次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25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约为9.5%;世界银行对此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最快的持续扩张的。

 

 

但资本市场发展不同步,外资机会少

长期以来,国际资本对中国国内的投资影响停留在,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投资机会也会同步。比如MSCI公司在2010年就表示,“年度经济增长,并不总是能转化为国内股市增长来源。”

中国A股市场由3500多家公司组成,总市值接近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不可忽视的股票市场之一。中国债券市场总市值大约为13.6万亿,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

 

尽管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股票和债券市场,但外国投资者目前仅持有中国证券总额的3%。

 

 

随着在岸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场的开放,海外投资者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中国国内行业,特别是专注于国内经济的行业。

 

中国未来机会巨大,而更加开放的中国近在眼前

到2020年,中国将通过取消对外资对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限制,经济开放进入下一阶段,这将使中国经济比以往任何时候开放。贝莱德表示,在岸投资的过程更简单,这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投资机会,一个再也不能忽视的机会。

 

消费需求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而非贸易,这使得该行业成为投资者关注。中国13亿消费者的庞大消费基础是一个强大的增长引擎,2017年消费支出从2012年的3.2万亿美元增至4.7万亿美元。

 

 

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Jim O’neill在2019年2月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可能与中国消费者有关。

 

贝莱德在今年2月梳理了中国近期的改革措施,认为这些改革旨在纠正经济增长不协调造成的失衡,涉及经济的许多领域。它们影响到政府以及企业、金融和家庭部门。

 

由于目前正在进行22项改革,预计长期影响将对增长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巨大,同时已经在向世界其他地区开放市场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这些指数纳入A股后,将导致大量新投资者的资金流入中国市场。据高盛称,人民币计价的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纳入到国际指数,可能吸引1200亿至1500亿美元的新投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中国机会

中国已经从一个出口驱动的农业大国国家,转变为一个制造业和科技超级大国,中国国内的中产阶级和消费驱动是新商机的来源。中国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种竞争性的机遇,弄清楚中国未来转型方向很有必要。

 

外国直接投资(FDI)流入中国科技领域的资金一直在显著增加,目前已占到FDI总量的近三分之一。Robeco中国股票首席信息官Victoria Mio称,中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政府正通过减税和专项研发资金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在报告的最后,贝莱德总结称,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它将引领全球经济增长。然而,中国不断变化的经济正为潜在的投资组合增长创造新的机遇,如果国际投资者将中国排除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之外,如果它们在未来一年继续这样做,那么这些投资者会错过这个巨大市场的爆炸性发展。

一图看清中国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

来源:Wind

香港万得通讯社综合报道,中国2019年10月份宏观数据全部出炉。

周四(11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等宏观数据。

 

投资方面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0880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40%。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91522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375亿元,同比下降2.4%,降幅比1—9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152020亿元,增长2.3%,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347485亿元,增长6.8%,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603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销售方面,1—10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33251万平方米,增速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同比增长0.1%,1—9月份为下降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1.5%,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11.9%,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4.0%。商品房销售额124417亿元,增长7.3%,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0.8%,办公楼销售额下降11.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13.4%。

消费方面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0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4876亿元,增长8.3%

2019年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778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03066亿元,增长9.0%。

2019年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82307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5172亿元,增长1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9.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穿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4.8%、7.1%和16.6%。

外贸方面

海关总署11月8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10月出口(以美元计)同比降0.9%,预期降2.9%,前值降3.2%;进口降6.4%,预期降8.2%,前值降8.5%;贸易顺差428.1亿美元,前值396.5亿美元。

中国10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2.1%,预期降1.4%,前值降3.2%;进口降3.5%,预期降5.4%,前值降8.5%;贸易顺差3012.8亿元,前值2751.5亿元。

金融数据方面

央行11月11日公布10月金融数据,其中:

1、10月M2同比增长8.4%,预期8.4%,前值8.4%。

2、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613亿元,外币贷款减少12亿美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42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8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12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17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16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1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1123亿元。

3、10月社会融资增量6189亿元,前值22700亿元。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470亿元,同比少增1671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10亿元,同比少减79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667亿元,同比少减28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624亿元,同比少减742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053亿元,同比多减60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622亿元,同比多9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融资净减少200亿元,同比多减106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80亿元,同比多4亿元。

工业增加值方面

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7%(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预期增速为5.3%),比9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17%。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

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增速较9月份回落4.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4.6%,回落1.0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6%,加快0.7个百分点。

就业率方面

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3万人,提前实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的目标。10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6%,与上月持平。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8小时,比上月增加0.1个小时。

 

来源:Wind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11月12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再度抨击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大批美联储不搞负利率。然而在长期执行负利率的欧洲,其政策副作用已经显现。

特朗普抨击美联储政策

特朗普11月12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表示,美联储降息过慢限制了美国经济和股市的涨幅。他表示,如果美联储愿意配合政府降息,美股将在原有基础上再涨25%。

特朗普还争辩说,美联储应继续降低利率,以使美国在全球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他直指欧洲的负利率政策,称美国正在与公开宣布降息的国家积极竞争,而后者在还清贷款时实际已经得到偿还,也就是负利率。

他直言给我一些,给我一些那样的钱(负利率),我想要一些那样的钱(负利率) 。我们的美联储不允许我们这样做。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抨击美联储的货币政策。10月29日,特朗普曾表示美联储需要跟随其他国家实行负利率,称美国经济的无限潜力都被美联储阻止。此外,9月他曾表示美联储需要将借贷成本推向负数,这是其他一些央行不愿采取的与疲弱经济增速作斗争的措施。

今年以来,美联储已降息三次,并在10月的利率决议中暗示周期降息将暂告一段落。美联储声明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依然强劲”,经济活动“以温和速度增长”,基本面似乎不支持美联储进一步降息。

事实上,美联储的一系列降息已对美国各种消费活动产生正面影响:随着抵押贷款利率下降,房地产市场正在萌芽;汽车贷款需求量更大,皮卡车等高价车的销量也接近创纪录水平;股票达到新高;强劲的劳动力市场支撑消费者继续消费。

但同时,美联储的宽松政策仍无法完全抵消风险因素的影响。出于对不确定性的考虑,美国企业越来越不愿意投资和借贷。10月,美国商务部曾表示,商业投资连续第二季度拖累经济,为十年前金融危机时期以来首次;美国商业贷款需求连续四个季度疲软,在过去六个月中,未偿还的商业和工业贷款同比增长下降了一半。

牛津经济研究院美国首席经济学家格雷戈里•达科(Gregory Daco)估计,风险因素使美国经济增长减少了十分之八左右。在今年年初以3.1%的速度增长后,第三季度的产出降至1.9%,商业投资疲软是经济放缓的主要原因

负利率真的有效吗?欧洲已现副作用

特朗普或许希望美联储进一步降息,但负利率并非万能药。在长期执行负利率的欧洲,其副作用正逐渐显现。

在德国,负利率对储户和依赖利息收入的银行已造成负面影响。德国中央银行联邦银行(Bundesbank)报告称,个人储蓄率(即个人收入储蓄与个人净可支配收入之比)从今年11.2%的高位降至二季度的10.8%。尽管这仅略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并且远高于美国,但仍可能表明储户对银行现金收益极低产生不满

目前,德国一些最大的银行已经开始让账户超过100,000欧元(约合111,000美元)的储户分担负利率。但即使远低于该额度的储户,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只能从传统的储蓄账户中获得不到1%的利息。一些银行的收益率低至0.05%,吞噬了围绕稳定利息收入建立的行业利润

对于普通德国人来说,通货膨胀率维持在1.5%左右尚无大碍,但该数据预测到2021年可能会飙升至1.7%,这将吞噬储蓄账户0.05%的微薄收益。

而从长远来看,负利率还将破坏金融体系。德意志银行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Sewing警告称,负利率在整个欧元区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储户会因积蓄现金而受到惩罚,而投资者则承担更大的风险以最大化回报

德国银行业协会负责人汉斯-沃尔特•彼得斯(Hans-Walter Peters)则认为,持续的负利率会破坏人们对经济流程运作的信任,不利于有退休金积蓄,并破坏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商业基础

负利率非美联储应对危机的首选政策

事实上,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选择的也是量化宽松而非负利率政策——通过使用大规模资产购买和前瞻性指导来刺激经济。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负利率,称即使经济继续放缓,美联储也不会首要考虑负利率。他表示,“如果我们要在未来某个日期再次找到自己的有效下限,而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么我认为我们会考虑使用大规模资产购买和前瞻性指导。”

但在美联储内部,支持负利率的声音依旧存在。旧金山联储经济学家延斯•克里斯蒂森(Jens HE Christensen)研究了实施负利率的五家外国央行后发现,随着总体利率下降,每个地区的金融状况都有所放松。他认为,如果美联储能在2009年至2011年采取温和的负利率,那么可能支持更高的美国经济增长,并将通货膨胀率推高至接近美联储的目标

不过,克里斯蒂森同时也表明,他的研究并未将负利率作为政策策略来解决更广泛的问题,也没有涉及负利率对银行利润及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北京出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小组在会议上同意16项措施,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便利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就业和居住,以及加强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便捷流通。

近年以来,香港面对人口老化、土地短缺、经济增长乏力等各方面的瓶颈。林郑月娥指出,此次推出的政策措施涵盖范围广泛,有助巩固和提升香港在金融、医疗和专业服务方面的传统优势,以及发展创新及科技等新经济增长点。

在各项措施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放宽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买楼的限制。豁免大湾区9个城市此前对香港居民买楼时须符合的特定要求,即“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及社保”和“证明在本地居住、学习或工作的年限”,使港人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待遇。新措施可便利港人在内地学习、就业及退休后在当地生活。

据特区政府统计处估算,在2017年,共约有53万名香港永久性居民“通常”逗留于广东省。自去年九月推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已经有20万香港居民申请了居住证,可在内地的居住地享有多项权利,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

“这为港人在大湾区提供了一个安居乐业的选择。香港目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大受影响,很多香港人打算移民海外,但各国的移民门槛越来越高,加上在文化与生活的适应也不是大家想象般容易,有港人甚至考虑马来西亚与泰国等地,但反观政治、经济、生活以及语言沟通各方面,都不会比大湾区来得稳定和便捷。”泓亮咨询及评估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翘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豁免大湾区买楼限制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随着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陆续开通,“一小时”优质生活圈进入加速实施阶段,从而吸引更多的港人“北上”置业。相比香港动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港元的房价,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加。

据本报记者了解,此前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内地9个城市均有各种限购、贷款等方面的限制。以广州为例,需要提供学习、工作、居住及单位证明,在广州无住房,可买一套住宅,并必须承诺自住。在深圳,港人可买一套住宅,但写字楼、公寓、商业房产等,个人不能购买。

同时,在申请按揭贷款方面,港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面对不同的“限贷”政策。比如,香港居民可在广州申请贷款,但需要提供1年的社保或个税证明。而在佛山,香港居民申请贷款的利率则为基准利率上浮15-20%。在惠州、肇庆等城市,港人申请按揭贷款的利率要上浮20-40%不等,而且不同项目及银行有不同的条件限制。

“此次的措施相当于取消了过去港人在大湾区置业的很多限制,但目前大湾区其他城市尚未出台具体的措施。”深圳某房地产中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他介绍,近年来,除了深圳以外,很多港人选择在东莞、惠州、中山、珠海等大湾区内其他城市置业,尤其是近几年来,东莞、惠州房价涨幅领先,吸引了不少港人北上置业。

“惠州2015年房价平均才每平米4000-5000元,但现在已经涨到了1万多甚至2万元,相比之下,珠海、中山的涨幅比较慢。”他坦言。

在莱坊执行董事及估价及咨询主管林浩文看来,新措施为香港退休人士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大湾区长远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热点。除深圳外,中长期投资可以考虑东莞、中山、顺德、佛山及珠海等城市。”

同时,为了便利港人去内地生活、就业或者旅游,还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包括便捷移动电子支付、试点推出香港居民异地开设内地银行户口、在内地工作香港人的子女可与内地居民享有同等教育待遇、非中国籍港人在内地工作居住可取得2年及5年的居留许可,以及容许指定内地港资医疗机构使用已在香港注册的药物和常用医疗仪器等。

随着深港两地经济往来密切,每年香港居民到访广东高达7000多万人次,社会公众和金融机构对香港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业务有很大的实际需求。

为此,3月20日,中银(香港)宣布经内地监管机构批准试点,在香港推出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大湾区“开户易”服务。香港市民毋须亲身前往内地,即可于香港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账户可用于绑定内地主流手机电子钱包,方便日常消费。

一直以来,两地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的认证问题,比如香港注册的药物不能在内地使用、医疗器械也需要重新认证而且审批的过程比较长,是阻碍香港医疗机构北上,以及香港老年人去广东养老的一大障碍。特区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7.7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人长居广东。

 

理财通或有所突破

此次“大礼包”的一大亮点是,内地表示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探索建立双向“理财通”机制,在风险可控和适切保障投资者的前提下,为两地业界开辟更广阔的市场和业务空间,向两地居民提供更多跨境理财产品的选择。由于中国资本账未完全开放,内地投资者配置海外资产渠道有限,“理财通”将开放南向个人海外投资,是资本账开放的一大步。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11月4日出席立法会会议时透露,香港金融管理局已与内地相关机构进行多方面接触,希望尽快在粤港澳大湾区财富管理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内地大批高净值人群。据统计,广东已连续第二年成为国内拥有最多千万(元)资产高净值家庭的地区,其中拥有千万(元)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就有13.7万。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表示,跨境“理财通”机制将是大湾区建设的另一政策突破,标志着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踏上新台阶,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和资金进出内地的中介角色。他指出,会参考过去互联互通机制的成功经验,制订相关管理措施。

同时,香港银行公会主席禤惠仪表示,欢迎进一步推动大湾区的金融业务发展,把异地开户试点推展至更多银行,并探索跨境“理财通”机制。同时支持在大湾区内实现金融理财产品如基金和保险等的跨境交易,冀当局尽快落实相关细节。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将打造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创新及科技方面,此次共推出三项措施,分别为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对进境动物源性生物材料实行通关便利,以及放宽内地人类遗传资源过境港澳的限制。

随着日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以下简称《计划》)的发布,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再提速,步入又一个发展的“快车道”。据悉,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及深港双方毗邻区域将重点开展要素流动、财税政策、创业、 产业监管、科技法制等创新试点。

来源:21财经

11月7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丰富市场供给,增强市场活力。扩大投资入股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的股东范围,取消中外合资银行中方唯一或主要股东必须是金融机构的要求,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全文如下: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

国发〔2019〕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对外开放是我国基本国策。外资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当前,国际投资格局深刻调整,我国利用外资工作面临新形势、新特点、新挑战。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资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投资信心为出发点,以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为重点,以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外商投资环境为着力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稳定外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化对外开放

(一)支持外商投资新开放领域。继续压减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清理取消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保障开放举措有效实施,持续提升开放水平。(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各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丰富市场供给,增强市场活力。减少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银行业、保险业机构和开展相关业务的数量型准入条件,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分行的总资产要求,取消外国保险经纪公司在华经营保险经纪业务的经营年限、总资产要求。扩大投资入股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机构的股东范围,取消中外合资银行中方唯一或主要股东必须是金融机构的要求,允许外国保险集团公司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继续支持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办理外资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及变更等行政许可事项。2020年取消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寿险公司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51%的限制。(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优化汽车领域外资政策。各地区要保障内外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享受同等市场准入待遇。修订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在外方与中方合资伙伴协商一致后,允许外方在华投资的整车企业之间转让积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着力营造公平经营环境。各地区、各部门要着力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及时纠正违反公平竞争的做法,着力消除妨害公平竞争的制度性障碍。统一内外资建筑业企业承揽业务范围。完善外国投资者申请从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娱乐场所经营等业务相关规定。坚持按照内外资机构同等待遇原则,开展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的资质审批工作。增加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机构数量,不得针对外商投资企业设置限制性条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大投资促进力度

(五)优化外商投资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指导和服务,组织开展政策专题培训,加强政策宣传,鼓励和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科技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水平。支持地方和部门聚焦市场主体期盼,提出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的具体措施,推进相关深层次改革事项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对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放更多省级经济管理审批权限,尤其是投资审批、市场准入等权限。(商务部牵头,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各有关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提升开放平台引资质量。鼓励地方人民政府对有条件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集群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予以支持,打造品牌化招商引资平台。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提供专业化、全流程服务,着力培育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核心企业。在确有发展需要且符合条件的中西部地区,优先增设一批综合保税区。切实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审批不出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完善企业服务体系,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支持地方加大对外资的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招商工作实际,制定考核激励政策,对招商部门、团队内非公务员岗位实行更加灵活的激励措施。鼓励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内合理设定招商引资工作经费额度与标准,对出境招商活动、团组申请等予以支持。(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抓好政策宣传解读。各地区、各部门要通过设立投资服务平台、政策咨询窗口等方式,积极开展政策宣传,深入企业宣讲政策,了解政策实施难点、堵点,全方位回应企业诉求,依法依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享受配套优惠政策,协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各有关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

(十)降低资金跨境使用成本。尽快出台具体措施,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范围。推进企业发行外债登记制度改革,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自主选择借用外债模式,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依法用于境内股权投资。(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提高来华工作便利度。支持各地区根据本地经济发展需要,对于急需紧缺的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技能人才来华工作,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或工作经历等限制。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外国留学生,可凭中国高校毕业证书申请2年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已连续两次申请办理工作类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可在第三次申请时按规定签发5年有效期的工作类居留许可。优化外国人申请来华工作许可办理流程,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探索整合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和工作类居留许可。(外交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移民局、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优化外资项目规划用地审批程序。持续深化规划用地“放管服”改革,加快外资项目落地进度。合并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和用地批准,推进多测整合、多验合一,推进信息共享,简化报件审批材料。(自然资源部牵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十三)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实施后,各地区、各部门要严格贯彻落实,进一步清理相关法规规定,抓紧制定完善具体实施办法和有关司法解释,做好解读和培训工作,确保外商投资法各项制度切实有效执行。(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牵头,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各地区应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受理机构,完善处理规则,规范处理程序,提高处理效率。各地区、各部门应严格遵照外商投资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对外商投资实施行政许可,不得擅自改变行政许可范围、程序及标准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通过行政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强制等,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外国投资者、外商投资企业转让技术。(商务部牵头,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强化监管政策执行规范性。优化监管方式,科学合理设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监管执法检查频次,降低外商投资企业合规成本。地方政府应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指导各地在市场监管领域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生态环境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提高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透明度。各地区、各部门制定出台涉及外商投资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加强合法性审核。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应当结合实际,合理确定公布到施行之间的时间,提高政策可预见性和透明度。(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的制度效能,提高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便利性。优化涉及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案件中对证据形式要件的要求,适用事实推定,合理减轻外方当事人的诉讼负担。依法加强保护商业秘密、合理分配举证责任,加大民事保护和刑事保护力度。依法集中、统一审理专利无效与侵权上诉案件,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充分尊重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积极运用惩罚性赔偿,加大对恶意侵权行为、重复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完善技术调查官制度,加强技术类案件的多元事实查明机制建设。加强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案件审理,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案件多元化调解的作用,实质性解决纠纷。进一步统一知识产权案件诉讼证据和司法裁判标准,适时出台有关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水平。(最高人民法院负责)

(十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和信用联合惩戒机制,持续推进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工作,构建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注册商标撤销程序。健全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完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电子商务平台专利侵权判定通知、移除规则,完善电子商务领域专利执法维权协作调度机制。积极运用标准化方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知识产权局、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支持参与标准制定。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内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我国标准化工作,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参与我国医疗器械、食品药品、信息化产品等标准制定,提高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制修订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各地区、各部门在政府采购信息发布、供应商条件确定、评标标准等方面,不得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歧视待遇,不得限定供应商的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股权结构或者投资者国别,以及产品或服务品牌等。(财政部牵头,各部门、各省级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资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认识当前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站位,主动作为,务求实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涉及修订或废止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由原牵头起草部门或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报请国务院修订或废止。商务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2019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