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20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外发布。

 

数据显示,2018年末,全国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178.9万个,比2013年末(2013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加1093.2万个,增长100.7%。

我国从事二三产法人单位数量,五年实现翻番。从业人员数量并没有这么高的增幅,2018年末,全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323.6万人,比2013年末增加2721.3万人,增长7.6%,其中女性从业人员14446.7万人。

二三产吸纳就业数量有所增长,更明显的趋势是就业人口往三产转移。具体而言,2018年末,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为17255.8万人,减少2005.0万人,下降10.4%;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

“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下降,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在大幅度上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这反映出两方面问题。毛盛勇指出,第一,从制造业看,制造业规模效益在扩大,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在提升,包括技术在不断提升,导致制造业的用工规模总体是下降的。第二,第三产业点多面广,企业数量大量增加,第三产业越来越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第三产业就业蓄水池的功能在不断地增强。

在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10471.3万人,占27.3%;建筑业5809.1万人,占15.2%;批发和零售业4008.5万人,占10.5%。

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表示,全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接近9亿,全部就业人口是7亿多。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二、三产业单位的从业人员3.8亿左右,还有3亿多就业人员,一部分是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一部分是农村的就业人员。

数据显示,2018年末,个体经营户6295.9万个,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4931.2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6900.9万人。

区别于法人单位,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的行业分布有很大不同。在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6443.2万人,占43.2%;住宿和餐饮业2235.3万人,占15.0%;制造业1637.4万人,占11.0%。

近年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就业人口规模稳定在7.7亿左右。二三产法人就业人口达3.8亿人,从事二三产个体经营户人员接近1.5亿人,二三产总体吸纳就业人口约5.3亿人。